(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10月27日,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燕舞洲村,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对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实施的“一种基于光能高效利用的再生稻一种一补增产增效方法”栽培示范田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应用这一技术可有效解决再生稻头季稻收割后的机械碾压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萌发成苗,经过科学管理,使其抽穗结实再收获一季的一种稻作制度。发展再生稻,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水稻生长季节一季有余、二季不足的地区,可有效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光能利用率及单位面积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再生稻生产省工省力,省种省肥省药,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减轻劳动强度,促进绿色生产。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介绍,近年来,我国再生稻技术发展迅速。我国现有适合推广再生稻种植模式的耕地约5000万亩,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重庆、福建等地。随着机插、机收等在再生稻上的示范推广,头季稻机械收割机后直接压损部分稻桩,严重影响再生芽的萌发与生长的问题,制约了再生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再生稻株高较矮,还存在光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因此,如何减少再生稻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碾压损失和光能浪费,是大幅提高再生稻种植方式单产和总产量的有效途径。

对此,李建武团队通过多年探索和研究,于2020年研究成功出一种基于光能高效利用的再生稻“一种一补”增产增效方法。今年,课题组进行了首次百亩连片(120亩)技术示范,效果显著。

栽培示范片品种采用超级稻Y两优911,和再生稻一种一补栽培方法种植。头季稻8月6日收割,再生稻10月27日收割。专家组按农业农村部超级稻测产方法,随机抽取3块技术示范田和1块对照田进行机械收割。测产结果显示,三块田算术平均亩产486.5公斤,对照田块亩产420.9公斤。技术示范田比对照田增产15.6%。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