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刘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昔日的盐碱荒地变成了今天的丰产良田,这一转变让山东省滨州市农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长永大为惊喜。
近日,来自省城的农科专家对孙长永的高粱田进行了测产,当听到“亩产542.34公斤”的结果时,他十分吃惊,小声算起了账:“542.34公斤!这高粱亩产可不低,一斤高粱今年能卖1.6元,这2000多亩地毛收入就是300多万元,效益可观。”
眼前,孙长永种植的这片2000多亩土地,之前是一片林地,“基本就一直荒废着,种一般的庄稼根本长不好。”
事情在今年有了转机。经过再三考察,他引进了高粱新品种“济粱4号”并种了下去。如今,到了收获季。远远望去,红艳艳的高粱铺满了大地,让人想起那句应景的话——高粱高,高粱红,高粱熟了半天红。
刘佳 摄
孙长永所在的滨州,又称“渤海之滨、黄河之洲”。黄河从这里穿城而过,流经市域94公里。不过,该市北部临海,大片盐碱地便出现了。如何治理盐碱地,成为当地人的挑战。
“良种+良法”配套是他们摸索出的答案
“‘济粱4号’这个品种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和山东三农现代农业产研院公司合作选育的高粱新品种,最近刚刚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今天在盐碱地的大面积示范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张华文向记者介绍了“济粱4号”的三个特点:淀粉含量比较高,能达到74%,单宁含量适中,是酿造白酒的优良原料;耐盐性比较强,抗蚜性比较好,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株型比较紧凑,株高适宜机械化收获。
记者了解到,孙长永种植的2000多亩“济粱4号”,采用盐碱地高粱沟播避盐播种、高粱专用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高粱专用割台低损收获等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亩产比当地常规种植对照田增产76公斤,比较效益显著。
图为测产现场 刘佳 摄
“良种+良法”配套出高产,离不开政策支持
对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杂粮遗传育种与栽培团队来说,他们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和山东省良种工程等项目支持下,通过产研合作,培育了济粱系列新品种5个,研发了配套栽培技术2项。
据了解,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瘠薄等多重抗逆性,在盐碱度0.3%-0.5%的土地上能较好地生长。山东现有800多万亩盐碱地,非常适合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高粱种植。作为白酒大省,山东常年种植高粱30-40万亩,远远不能满足加工需求,八成以上的酿酒高粱需要从省外采购。今年出台的白酒新国标明确了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同时将调香白酒归属为配制酒,与白酒类别明显区分开来。
“白酒新国标的出台,将会对山东高粱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山东三农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山东高粱产业提质增效,该公司和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就高粱合作研发达成了战略合作,在人才、资金、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等方面优势互补,最终形成良种定制、繁育推广、中试研发、订单种植、生产加工等高粱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高粱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