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 张肖锋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星辰与大海之间,有了信念的光,然而却有人将它埋藏心底,于星海间放飞梦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有着19年岗位经验的雷达操作手,胡金辉操作设备已然同星海间“放牧”般灵活有趣。回味乐趣的背后,胡金辉心中那份初心不由更加坚定与执着。

筑梦,梦想在“远望”起航

2003年,胡金辉走进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怀揣着航天报国的梦想,他成为远望六号船上一名雷达操作手。在测控系统中,雷达伺服岗位直接关系任务成败,地位极其重要,责任无比重大。而伺服岗位设备线路繁多、接口复杂,既要学机械、强电和弱电,还要学习模电、数电、计算机和光学,对于只有高中学历的胡金辉来说,这些无异于是天书一般晦涩难懂。

怎么学?从哪学?面对如潮涌来的学习压力,胡金辉感觉就像落进海里,踩不到底,摸不着边,更别提学习方向了。别人眼中的基础知识,他可能要钻研好几天,而那些更深奥的理论原理,更像一座座高峰挡在他面前。

为此,他给自己下了“死命令”——把知识死角都清掉,把每套系统都摸透。从基础学,从底层干,白天摸设备、晚上学图纸,一点一点啃透各种资料,不懂的就追着厂所专家和师傅们问;从最底层的驱动机房到最高处的天线,上下七八层经常来回跑,就这样一点点啃、一处处钻、一条条摸。终于,每一根线缆走向、每一个信号流程、每一台设备原理,都在他脑中固化、成型,他也逐渐在伺服驱动、监控、主控3个岗位站稳了脚跟。

逐梦,海天“放牧”星辰

19年里,胡金辉先后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风云、北斗系列卫星等63次海上测控任务。

第一次被大家熟知,就是在“神舟七号”任务时。被誉为“惊心动魄30秒”的“神舟七号”任务,胡金辉是亲历者,更是参与者。

任务当天,雷达突发故障,低频滑环断裂,控制线缆被齐刷刷割断,天线一下子就不转了。作为雷达操作手的他感觉彻底懵了,汗水瞬间沁透全身。故障虽然很快被判明,但时间紧迫,应急处置小组决定用长线缆跳过低频滑环,避开故障点,直接实施天线控制。

抢修方案一经确定,来不及多想,胡金辉跟其他4名同志迅速投入行动,制作方案所需的长线缆。剥线钳不够用,就直接用牙齿咬,嘴角、脸颊被戳破、划伤了也顾不上,感觉时间都凝固停滞了。

天线终于在目标出现前恢复正常,为了保证绝对安全,他们顾不上电磁波辐射,轮流在狭小的天线筒里用双手托着线缆,直到跟踪结束,直到突然有人喊了一声“成功了”!

那时,欢呼和掌声他已经分不太清,只看到应急灯和手电筒在挥舞,只感到海上夜晚似乎亮如白昼,但内心却无比宁静。

从第一次参加任务时的小腿打颤,到如今的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自信驾驭,胡金辉说:“实战中的情况可远比预想复杂,各种干扰和扰动都会对目标捕获产生很大影响,一名合格操作手必须锤炼出过硬的岗位技术和心理素质。”

某次任务中,目标提前十几秒从地平线出现,此时天空还下着雨,且受杂波干扰,监控界面显示的目标信号大幅度快速跳跃。当时,大家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而胡金辉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找准预定轨道进行目标捕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初梦,回首尽是初心

自担任雷达操作手以来,胡金辉成功解决了40余项设备问题,先后参与试验技术研究项目6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撰写的10篇论文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2020年被确定为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唯一的、上级首批“工匠型”培养对象,2021年被评为“最美航天人”。这些荣誉对于胡金辉而言,是光荣,也是初心。

当踏入远望号时,航天梦已然植根于内心,19年过去了,这个梦依然清晰可见。这就是胡金辉,一名“最美航天人”在追梦征途上展翅高飞、逐梦星蓝的真实写照。

(受访单位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