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能源、水利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司长郑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有力地支撑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基础设施规模优势凸显
郑剑介绍,我国基础设施规模优势凸显。到2021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79.4万公里,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481万公里,分别相当于10年前的1.3倍、1.7倍和3.7倍,水库总库容达到9035亿立方米,形成了超大规模网络,高铁、高速公路、电网、4G网络规模等长期稳居世界第一。
从服务质量能力来看,郑剑谈到,高速铁路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宽带、直接通邮,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4%左右,4G、5G用户普及率达到87%左右。2021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上网人数分别达到16.4亿和10.3亿,相当于10年前的1.7倍和2倍。
“基础设施工程建筑和技术创新水平不断进步。”郑剑说,我国基础设施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特高压输电、三代核电、特大型水利工程、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离岸深水港、大型机场工程等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或领先行列。
“新基建”取得初步成效
“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志华回应媒体提问时说。
张志华介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升级。过去十年,我国已建成光纤长度增长约2.7倍,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数据中心规模达到590万标准机架,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启动建设。已初步建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北斗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
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张志华提到,智慧设施正在进入千行百业。例如,立体智能交通体系加速构建,无人码头、自动驾驶等交通运输新形态不断涌现,90%以上机场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
“创新基础设施加快优化。”张志华分析,一方面,我国已经建成体系较为完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的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32个已建成运行,部分设施迈入全球第一方阵;另一方面,我国不断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了200多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600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开发设施体系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