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新型研发机构将激发科学家创新活力,成为强化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重要力量。9月20日,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科技创新专场发布会上,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敏介绍,近年来,上海陆续培育建设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期智研究院、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十余家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有序推进了一批国际大科学计划,打造前沿领域人才高地,有力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链接。


(资料图片)

在上海市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重点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新一代康复机器人进行测试。从外形上看,这台智能机器人更像是一台被卸下了履带的跑步机,站在原本可以“跑步”的位置,显示屏、扶手、护栏一应俱全,绑上防护带,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训练,这便是研究团队于今年新推出的适合中风患者进行恢复训练的小型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iReGo”。

iReGo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正是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出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所研发的科技成果。

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普陀区政府联合出资成立的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上海市首批18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2018年,iReGo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由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郭帅教授带入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在此后,开始进一步聚焦机器人的可靠性、智能化共性技术进行研究,机器人的智能、高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巨大的飞跃。自从机器人力控模块、导航模块、动态捕捉等共性关键技术由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出来,如今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并在上海一些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应用。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具有行走、坐站、平衡、游戏和VR虚拟现实训练,使得失能老人的康复训练变得高效而智能。

目前,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失能失智老年人(轻度到重度)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高达14.6%,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占4.8%。随着社会老龄化持续不断加速,全国老年病逐渐多发,失能人士逐渐增加,社会对于康复医学的需求日益增长。

实验测试。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供图

“中国目前康复医疗领域还是依靠传统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5G通讯等技术鲜少在康复领域应用。随着工业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新的领域、新的产品,以及新的解决方案必将随之涌现。”郭帅说,iReGo机器人应用大数据、云计算、5G通讯等技术,完成了下肢、上肢、单关节等多款智能康复产品,以及认知、云平台等多款软件的研发,形成软硬件软硬结合的硬核科技。

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零号湾里的一座小楼中,也在孕育着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在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成果展厅中,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康养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闫维新推出的最新成果康复机器人系统,非常醒目。据了解,该产品以智能多功能护理床为核心,通过产品化的服务模块和积木式的系统模块相辅相成的方式,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传统养老模式转变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服务型现代养老模式。

该系统融合仿生感知认知技术、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生物力学等多项技术,一方面帮助完成肢体辨识下的最佳姿态自调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收集到的各种体征数据帮助找到适宜每个人的最优生活护理、康复姿态及康复模式,可实现个性化量化照顾、体征检测、紧急呼叫服务、个性化康复护理等功能。

“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是创新的策源地。”郭帅说,“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策略,高校负责‘顶天’,企业主打‘落地’,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

科技发展的结果是普惠,即让每个人都受益。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当下社会面临的养老问题有望迎刃而解,人们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