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庆忠 陈声超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是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汇聚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做好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是时代赋予气象部门的光荣使命。
近年来,湖北气象部门推进武汉等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深度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交出了一份令市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资料图片)
高位布局 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湖北区域发展布局的重大决策。以武汉为主,以襄阳和宜昌为两翼的“一主两翼”,构成了全省经济发展的骨架。助力“一主两翼”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气象部门责无旁贷。
湖北省气象局党组要求各地深入贯彻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决策部署,抢抓发展机遇,大胆探索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新思路。武汉“1+8城市圈”和“宜荆荆恩”“襄十随神”城市群气象服务推进会相继召开,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工作驶上快车道。
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指出,气象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气象事业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今年以来,武汉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在襄阳,气象部门作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首批7个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完成襄阳市一网统管气象预知系统建设,打造“气象插件”接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构建智慧气象与城市治理发展“共生体”,服务政府决策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受到政府肯定和部门赞誉。
在宜昌,气象部门以“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推进“气象小脑”建设融于城市大脑建设中,以“气象+大数据”为发展思路,构建智慧气象云平台,充分发挥智慧气象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助力提升宜昌市精细化治理能力。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层领导推动,为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助推气象保障服务深度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无缝对接 气象赋能城市综合治理
用好“绣花针”,绘好“工笔画”,精细化服务大城市安全运行,需要在细微处用功,在关键处着力。
武汉号称“百湖之市”,长江、汉江穿城而过,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隐患。自古治江城必先治水,武汉市气象局强化暴雨监测预警、加强城市排涝治污应急联动、对接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等,从决策支撑到技术保障无缝对接服务需求。今年4月,武汉市水务局根据气象预测,报请市政府提早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水利设施建设,为后期保生产生活用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住了“水缸子”,还需守好“菜篮子”“米袋子”。武汉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建立数据共享、站点共建、科技共研、产品共发等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农业气象服务示范样板,形成蔡甸莲藕、汉南玉米、东西湖葡萄、江夏猕猴桃、新洲草莓等“一区一特色”乡字号气象服务品牌。
“衣食住行游商康”,需求就是动力。武汉市气象局开发穿衣指数、旅游舒适度、花期预报等便民服务产品,开展针对景区的分时段旅游指数预报服务,与地铁集团合作开展轨道交通气象服务。建成分路段可视化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助力交通、城管、桥梁等部门快速处置应对安全风险,受到市交管局高度评价。
今年,武汉市经历了1961年以来最热夏天,高温对城市电力负荷带来严峻挑战,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武汉市气象局强化预测预报,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信息为电力生产调度提供了可靠依据。在迎峰度夏的关键时刻,全市所有燃煤电厂做到应发尽发,燃气电厂顶峰出力,确保了居民生活不拉闸限电,受到武汉供电公司高度肯定。
突出重点 筑牢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武汉市气象局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致力提升气象核心能力,全力筑牢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桥梁是连接武汉三镇的生命线。“冰雪天气桥面结冰没?桥上视野如何?”一到雨雪天,司机不免担忧。武汉市气象局与交通、城管部门共建骨干道路气象站网,实时监控道路、桥梁温度、风速、能见度、路面温度等要素,对武汉市各过江大桥开展单独定点预报预警服务,实现了基于路段的交通道路风险预警和处置应对“零时差”。“气象服务为极端天气应急处置和紧急维修提供了准确依据。”武汉城市公共设施运营发展有限公司总工办主任王杜荣说。
武汉市气象局提升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成了由多普勒天气雷达、移动风廓线雷达、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接收系统等构成的立体监测网络和专业监测站网。运用武汉市1公里分辨率逐时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提前一周成功预报2021年“5·14”强对流天气过程转折点,为各部门及时应对赢得了宝贵时间。目前,武汉市民可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等渠道获取气象信息。
湖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武汉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丽表示,“十四五”期间,武汉市气象局结合武汉气象灾害地域特点,聚焦水务、城建、能源、交通、生态环境、城管、农业等灾害性天气敏感行业需求,建设气象综合立体监测网、智慧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和基础支撑体系三大能力提升工程,为护航大城市安全运行和精细化治理贡献气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