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力媛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全球科学家最看好哪些城市科技创新前景?8月27日,2022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一批成果,其中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开展的《2022“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科学家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北京、上海位列全球高水平科学家集聚城市前五位,国际人才枢纽地位凸显。

《报告》指出,京沪近10年高水平科学家增加最多,同时,京沪学科发展均衡性取得显著进步。《报告》还认为,全球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呈现东亚-北美-西欧地域大三角态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该《报告》基于入选“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的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及作者数据,对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近年来涌现的高水平科学家及其学术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关联研究。

《报告》以覆盖近10年时间,总计超过70万条翔实的第一手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注目高水平科学家与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之间紧密的共生发展关系,俯瞰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全球高水平科学家的涌现与迁移大趋势,前瞻全球创新城市网络中正在崛起的人才高地景象。

北京、上海初步形成高水平科学家集聚的全球高地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介绍,“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论文作者数据库可以有效反映高水平科学家在全球城市中的分布态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北京、上海、纽约、伦敦、波士顿高水平科学家人数位列全球20座主要城市前五位,香港、深圳分别排在10、14位。北京、上海近年来已经初步形成了高水平科学家集聚的全球高地。

“我们对‘自然指数’期刊论文作者地址信息进行追踪分析后发现,全球20座主要城市中,北京、上海、纽约、深圳、波士顿居于最主要的人才流入城市前五位。”报告主笔人王雪莹博士介绍,近十年间,北京高水平科学家流入人数超过3000人,上海也接近2500人,两座城市在高水平科学家集聚总量、流入和流出数量上,均居全球20城前列,人才枢纽效应十分显著。

2012-2021年全球主要城市高水平科学家人数变化趋势

北京的高水平科学家集聚总人数和Top 2000顶尖科学家集聚人数均排名全球20城市第一位。自2012年到2021年,以“自然指数”期刊作者为指标统计的北京高水平科学家总人数从7552人增加到23838人,增幅215.65%。北京科学家年度发表的“自然指数”期刊论文总影响因子增幅达到423.02%。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凭借优良的创新平台和创新环境对全球人才产生的强烈吸引力。自2012年到2021年,上海高水平科学家人数从2940人增加到11215人,增幅281.46%。上海科学家年度发表的“自然指数”期刊论文总影响因子增幅达到449.52%。

值得一提的是,2012-2021年上海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引进的人才数量普遍多于流出的人才数量。

上海2012-2021年与国际主要城市人才交流情况

近年来更显示出了人才进一步加速汇聚的良好趋势。10年间,高水平科学家人数增加最多的前五名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伦敦、纽约和深圳。2021年北上港深高水平科学家总计人数达到2012年的约3.5倍。上海2021年比2012年高水平科学家增加了8000多人,总人数超过2012年的3.8倍。

中国城市成更多科学家的首选目的地

进一步加强顶尖科学家的集聚培育是未来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报告》显示,2012-2021年全球20座城市中以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计量的学术贡献Top 2000顶尖科学家人数,北京、波士顿、纽约、伦敦、莫斯科排名前五,上海、香港和深圳顶尖科学家人数分别排名13、14和17位。

高水平科学家创造一流成果离不开科研平台机构的支撑。因此,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城市还需要面向未来加大投入力度,打造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机构,为科学家提供科研创新的良好舞台。

《报告》对全球20座城市中集聚Top 2000顶尖科学家最多的科研平台机构统计结果显示:东京大学拥有的Top 2000科学家人数最多,达到118人。清华大学以101人排在第二位。排位3-10名均为来自北美的科研平台机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分别排在第11、12位。香港大学排名第15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排名22、23位。

2012-2021年全球主要城市中顶尖科学家(影响因子top 2000)集聚最多的前30位科研平台机构

京沪人才枢纽效应显著学科发展均衡

依据“自然指数”收录期刊所属的学科大类领域,报告对全球20座城市科学家成果产出进行细化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在化学、工程技术、物理和跨学科领域人才集聚和成果产出优势较为显著;而以纽约、伦敦为代表的欧美城市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优势较为突出。此外,莫斯科、巴黎、班加罗尔等城市在物理领域;首尔、新加坡等城市在工程技术领域体现出特殊的相对优势。

中国城市2018-2020年间各领域科研成果产出占比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北京、上海在学科发展均衡性上有了显著的改善。根据“理想之城”系列报告数据,2017年,北京仅有化学、物理和工程技术3个领域,上海仅有化学、物理2个领域,在本市成果产出占比中超过10%;而本年度报告显示,北京成果占比超过10%的学科领域已达5个,上海也增加到4个。

值得注意的是,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相比,中国城市在全球人才来源的多元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欧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引进高水平科学家的来源更加多元和平均,体现了这些城市对于全球人才的普遍吸引力和开放包容性,这也是世界级高水平人才高地城市的重要特征。

(文中图片由上海科学学所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