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2022年北京顺义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日前发布。根据全区3200份调查问卷统计显示,95.8%的公众对区域生态环境满意。报告显示,生态环境相关议题连续3年受到公众关注,公众对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达到100%。三年来,全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整体呈现上升态势。

此次调查重点研究顺义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满意度、关注度、认知度以及践行度等现状,并与前两年的调研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顺义区公众对生态环境领域的五个维度上的现状及变化。

在满意度方面,整体来看,公众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较高,高达95.8%,较去年下降0.7%,但仍比2020年增加5.8个百分点。其中47.5%表示“非常满意”,48.3%表示“比较满意”。91.4%的公众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表示满意,其中,42.2%表示“非常满意”,49.2%表示“比较满意”。

在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关注度方面,“生活垃圾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大气污染”仍是公众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且“生活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相较于2021年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加,分别增加6.6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超过六成公众认为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机动车尾气排放”,达65.9%,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半数公众认为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垃圾”。这得益于去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北京市整体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公众认为在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同时,也需要控制施工、建筑、减少工业粉尘等多方位管理和控制,才能够对降低空气污染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认知度方面,公众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碳达峰”等热点概念知晓程度高,均超过四成,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比例相较于2021年增长1.8个百分点。

有88.8%的公众对区域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表示了解,公众知晓度较高。对比数据发现,公众接触相关信息的渠道逐年增加,其中政府部门的环保宣传、环境保护组织的宣传活动是目前公众获取环境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分别为51.5%和48.1%,较2020年分别增加6.8%和11.1%。

在践行度方面,有95.2%的公众表示愿意参与到目前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其中64.3%表示“非常愿意”,“随手关灯”“绿色出行”“拒绝食用野味”和“垃圾分类不乱扔”等行为是公众践行度最高的,均高于90%,而2020年只有“随手关灯”“绿色出行”能达到90%。公众参加意愿最高的环境保护活动为“参加环保知识有奖竞答活动”,比例超过60%,同比增加7.1%。在所列举的7种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监督的方式中,拨打顺义区生态环境局热线的比例最高达48.3%。

顺义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0年以来,全区公众对环境相关概念的认知及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逐年上升,这也侧面反映出,近年来在政府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及引导下,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逐步提升,环保践行度高。下一步,将把生态环境问题与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相结合,携手相关部门,共同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围绕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变化等开展环境教育,持续改善顺义区生态环境;着重对生活细节上的绿色低碳行为开展宣传,进一步倡导公众开展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宣传形式的创新,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样化生态环境宣传活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