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杨浦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坚持擦亮“杨浦睦邻”治理品牌。由杨浦区地区工作办公室主办的杨浦区年度“十佳”睦邻项目遴选活动通过选树培育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将杨浦基层治理创新实效予以彰显展示。

我们将陆续讲述杨浦这一年来基层涌现的睦邻实践,希望更多市民看到故事、得到收获,积极参与到杨浦睦邻家园建设中来。

延吉新村街道杨家浜居民区“小皮匠”便民服务


(资料图)

延吉新村街道杨家浜居民区通过改造便民服务车推动服务场所规范化,梳理服务清单推动服务内容公益化,召开业主大会推动服务身份合法化,帮助一度濒临被取缔的小修小补“小皮匠”回归社区、回到居民身边,为小区留下了“烟火气”,给社区增添了“人情味”。

延吉新村街道杨家浜居民区控江路888弄小区是始建于90年代的老旧小区,共有2800余户、5000多名居民。小区老龄人口多,物业收费标准低无法全面提供保安、保洁、保修和应急服务。以前,居民有小修小补需求时,一般会就近在家门口或是街上寻找流动摊贩。如今,这些流动摊贩基本都消失了,只剩下在小区里住了十几年的小刘师傅还在做着小修小补“小皮匠”的活儿,但有居民担忧其占用消防通道、影响小区车辆正常进出以及无证经营问题。

然而小区大部分居民都希望留下这位既省钱又省心的“小皮匠”,于是纷纷找到居委会,希望能解决“小皮匠”规范性和合法性不足所带来的风险。

改造流动服务车,服务场所规范化

十几年前,作为一名送奶工的小刘师傅来到控江路888弄小区,他为人热心,又会做很多小修小补的活儿,时常免费帮邻居修东西。久而久之,附近的居民有什么需要修补的活儿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在居民的劝说下,小刘师傅也开始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最开始小刘师傅开着送奶车上门服务,后来送奶工慢慢被时代淘汰,他便专门在小区内靠近门口的道路一侧停放一辆面包车,做起了专职的“小皮匠”。

但这辆常年停放在小区门口的面包车,让部分居民心存担忧,认为车子停在这里会占用消防通道,妨碍车辆正常进出。还有居民对其长年占据较大停车位面积但只交付一个车位的费用表示不满。听取了居民的不同意见后,居民区向街道申请了经费支持,用来帮助小刘师傅缴纳更多停车费,并且用这笔经费给服务车做了改造升级。

改造升级后的服务车挂上了“柒事捌事小区便民”的牌子,不仅外观更好看,成了小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且增加了移动功能,可以进行流动服务,也可以在夜间停车高峰时灵活移动,便于居民停车。除此之外,居民区还帮助对小刘师傅占据车位有怨言的居民协调寻找周边停车位,减少他们对便民服务车的不满,从多个角度做到了服务场所的规范化。

梳理服务清单,服务内容公益化

服务场所问题解决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小皮匠”服务的规范性,居民区帮助小刘师傅详细梳理了服务清单,并按照“微小服务微公益、困难群体免收费、小修小补小优惠”的原则对服务内容做了区分。对于水电维修,疏通马桶、下水道,磨剪刀、菜刀等服务,小刘师傅都是把其作为公益项目免费提供,居委会也会在固定的时间邀请小刘师傅参加公益活动,由居委会提供物料,小刘师傅提供人工,公益日所有服务全部免费。

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居民和其他生活困难的居民,小刘师傅原则上不收取费用,老年居民都说为人民服务在小刘师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一般居民群体需求的诸如修电动车和自行车、修鞋、理发、小家电维修等服务,小刘师傅也在维持自己生活的前提下能少收就少收,以半公益的心态来做这些事情。

对于此前小刘师傅提供服务中需要资质认定和去派出所备案的部分,如修锁、开锁、配钥匙等,暂时作下架处理。随后在街道自治办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规定进行备案,让这些便民项目得以很快重新回到服务清单中。

召开业主大会,服务身份合法化

居民反映最强烈的是小刘师傅在没有取得资格认定的情况下,无证收费经营。但根据实际情况,除开锁、配钥匙这些项目可以在派出所认定备案外,其它诸如磨刀、理发、小物件维修等取得相应资质非常困难,甚至找不到获取资质的途径。

经居委会商议过后,决定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法无规,居民自治”的原则,启动业主大会程序,小刘师傅的去留由大家说了算。居委会先是在小区进口的公示栏处张贴公示单,让居民反馈对“小皮匠”服务车的看法。在经历前两部分的整改之后,公示单贴出3个月,没有收到一条来自居民的反对意见。在随后召开的业主大会上,关心小刘师傅去留的热心居民纷纷投票同意小刘师傅继续在小区提供服务。离开小区两个多月后,居民们又在“柒事捌事小区便民”的牌子下面看到了熟悉的“小皮匠”身影。

通过多方共治和居民自治,延吉新村街道杨家浜居民区成功解决了“小皮匠”规范性和合法性不足所带来的风险,帮助“小皮匠”这位居民迫切需要的“社区巧人”回到社区里,回到了群众身边。在街道的指导下,杨家浜居民区坚持把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因地制宜开展“小皮匠”的合法合规性整改工作,以人为本助“小皮匠”回归,让社区中重新增添了“烟火气”,受到群众欢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新时代特征。

得益于杨家浜居民区这一创新做法和示范,延吉新村街道乃至全区都开始挖掘自己区域内类似的“能人”“巧人”,助力更多的“小皮匠”回归社区,为人民城市增加更多“烟火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