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晓峰 李 慧 科普时报记者 李丽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视觉中国供图

健康口腔预防为先

82岁的李奶奶,最近在社区做体检时发现,口腔出现了真菌感染的情况,医生询问病史得知,不久前李奶奶因为肺部感染服用过较长时间的抗生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全国口腔微生态学组组长、黑龙江省口腔医学中心主任马晟利解释,人的口腔内含有大量的益生菌群,是抵御病毒、细菌和真菌的重要屏障之一。如果口腔微生态处于“失守”状态,那么,口腔黏膜的“防疫工事”就极易被病原微生物攻破,人体的各个系统都将受到影响。因此,良好的口鼻咽腔环境有助于守牢“病从口入”关,不让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抗生素会破坏口腔微生态

马晟利解释,口腔、鼻腔、咽腔共同构建了消化道与呼吸道的通道,并各司其职。口腔和鼻腔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食物由口腔经口咽进入食管,空气由鼻腔经鼻咽进入气管,而外来的细菌或病毒往往利用口鼻咽部黏膜表面的“定居点”而侵入人体。为阻挡这些微生物的来犯,口鼻咽腔内的固有菌群构筑了天然且坚固的“堡垒”;同时,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还有用来抵御“外敌”的由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围成的咽淋巴环“防线”。

人体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口腔、肠道、皮肤等贮菌库中,竟然储存了重达1到1.5千克的细菌群。口腔在全生命周期内占有特殊的角色和地位,其中不仅有适宜各种微生物“安营扎寨”的温度、酸碱度,还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湿度和营养源,如口腔内的唾液、分泌物和食物残渣存留物等。另外,口腔解剖结构复杂,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均给口腔内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定居,提供了非常稳定和适合的环境与条件。

马晟利介绍,各种微生物在口腔不同部位共栖、竞争和拮抗,在种群数量及功能上保持着动态平衡的自稳状态,营造了人类复杂的口腔微生态“微世界”,有助于阻击外来病菌。而这个“微世界”一旦失序和失衡,就会颠覆微生态平衡,致使敌强我弱,“病从口入”。比如,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就会让细菌耐药、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宿主抵抗力下降的状况越发严重。

从五个方面维护口腔微生态平衡

怎样才能建立和维护口腔微生态平衡?马晟利建议,一要注重口腔卫生。每天饭后刷牙2到3次,每次3到5分钟,不使食物及细菌在口腔中滞留。选择药物牙膏时,最好几种品牌交替使用。如果长期偏爱于某一种牙膏,口腔细菌就会产生耐药性,使药物牙膏失去应有的功效。同时,建议经常咀嚼口香糖,以促进唾液分泌。唾液既可以为口腔微生物群的黏附、增殖和定植提供必要的条件,也能够通过矿物含量、离子浓度、氟化物含量、溶菌酶、乳铁蛋白、纤维结合素和维生素的变化,合理调节口腔微生物的种群及数量,有利于保障口腔微生态平衡。

二要密切关注口腔菌群的改变。口腔中微生态的失衡,容易将微生物群体向病原体的相关菌群转化,刺激机会致病菌大量繁殖,由此产生口腔异味及龋病、牙周炎、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癌等疾病。口腔微生态的正常秩序被打乱,还会激发机体的炎症反应,或经过口腔定植菌群的传播,干扰机体其他系统器官的正常微状态,引起肠道疾病或呼吸道疾病。

目前,临床常见的干预手段是尽早消除口腔原发病,主要包括充填龋洞、清理牙周隐患,以及消除口腔炎症;依靠机械方法铲除菌斑生物膜、平整牙面以减少细菌的附着;或者利用氯己定、氟化亚锡等含漱药物和甲硝唑、头孢等抗生素,将菌斑扼杀在“摇篮”中。

三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在保持健康饮食习惯的同时,适当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可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条件致病菌的繁殖。需要注意的是,高蔗糖食物易使口腔致病菌如变形链球菌、放线菌“疯长”,要尽量减少摄入高糖。

四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锻炼身体,适当有氧运动,均可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减少因微生态失衡诱发疾病的概率。

五要适当服食微生态调节剂。人在患病时过度选用抗菌药,极有可能使口腔菌群乱作一团,给耐药菌或异源菌“修建”非法“定居点”提供便利。这种情况下,可酌情服用益生菌,并改用窄谱抗生素来对抗感染性疾病。而长期口服降糖、降压药的人,需要同时给予微生态调节剂,以免因口腔菌群失调而致口干、口臭、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