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特有物种的云南闭壳龟,在世界龟科爬行类动物中,分布区域最为狭小,且种群数量极稀少。它曾经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但是最终却又神奇般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成功实现了人工繁殖。如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已重新将其由灭绝划分到极危。
分布狭窄,独产于云南
以省名命名的云南闭壳龟,一般就会被认为它的家乡在云南。的确不错,目前仅知它分布于云南昆明,广西与云南交界处可能有分布,但没有被发现的文献记载。
(相关资料图)
云南闭壳龟是龟科、闭壳龟属、云南闭壳龟种,为单一种,无亚种分化,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生活在云南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喜欢隐身在湖泊、沼泽、河流、浅滩处的乱石堆或者杂草丛中,人们要想发现它,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云南闭壳龟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小鱼、虾、蚯蚓、水果、蔬菜等为食。
龟壳能闭合,防御敌害进攻
云南闭壳龟成体壳长一般为14厘米左右,其形态特征主要是头背皮肤光滑,上颚不钩曲,眼大。趾间满蹼,前后肢分别为5爪和4爪。尾巴较长,露出腹甲和背甲的长度。尤为特别的是,身体颜色丰富多彩,头部呈橄榄绿,头侧有黄线纹,咽和颈均为黄色且斑纹对称,背部是棕橄榄色或奶栗色,腹部为棕色或浅黄橄榄色,腹盾上则是浅红棕色污斑。
云南闭壳龟的壳能够闭合,这是它最为显著的特征,又是它自我保护和防御敌害的重要功能。通常情况下,它一旦遇到敌害,则会立刻将头、尾及四肢缩入甲壳内,背甲和腹甲均关闭,形成一个盒状,一般敌害是攻不破甲壳的。
种类稀少,数十年难见踪迹
云南闭壳龟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几十年在野外都难以见到一只。
从1906年命名时算起,整整过了40年,才有报道称,在云南昆明西山发现1只云南闭壳龟。此后,它又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半个多世纪,并且一度被IUCN列为灭绝,直至在2000年后,其又重新在野外露出身影,在2010年,又被改为极危。
云南闭壳龟在野外难见踪迹,那么在民间呢?数量也是极为有限。目前已知的仅有4只。其中,3只是2014年6月在无锡一龟友家中发现的,另外1只是2015年10月,在广东东莞举办的龟展上发现的。当时,这只云南闭壳龟的标价高达1400万元,由此可以想象它的稀有程度。
多措并举,成功进行人工繁育
正因为其高昂的价值,这对存活数量稀少的云南闭壳龟来说,造成的伤害极大。另外,由于环境气候以及地形的变化、山林的开发等,使其野外种群不断减少几近灭绝。保护云南闭壳龟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值得庆幸的是,在科研人员的精心驯养下,2004年和2005年发现的一对云南闭壳龟,已生育了3只后代。在2009年,云南又发现的三雌一雄云南闭壳龟,也成功繁育了下一代。
这无疑增加了研究人员的信心,并提出多项保护措施。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严禁捕捉和销售该物种。
其次,深入调查其分布、栖息地以及生态环境,划定自然保护区,并制定具体的保护方案。
最后,收集民间留存的云南闭壳龟,由专业科研机构进行驯养和人工繁殖。
相信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能够使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得以保存,让大家有机会见到活的云南闭壳龟,不至于只是仅仅存活在文字以及图片记载当中。